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 家禽 正文

低温季节蛋鸡养殖要点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0-09-28 

  张春珍       教授       宁夏大学

  2010-9-28
  一、蛋鸡现代标准化养殖
  发展畜牧业,养殖技术是关键。
  蛋鸡现代标准化养殖包括:蛋鸡规模化养殖;鸡场建设统一规划;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就是说,从厂址选择、鸡舍设计布局、饲养管理、防疫消毒等方面加以规范,从而达到有效防疫,合理使用养殖投入物品,生产无公害安全鸡肉、鸡蛋产品的目的。
  二、低温季节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产蛋鸡生存的基木条件是饲料、空气、温度和水。主要的环境条件有:温度、密度、湿度和通风。 在低温季节饲养产蛋鸡如何依据温度变化调配出完善的日粮以及如何创造产蛋鸡的良好产蛋环境,是低温季节养好产蛋鸡的关键所在。
  1.补料时,要注意防止新城疫、法氏囊、传支和维生素氨基酸缺乏引起的生长不良。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
  ①育雏期:低温育雏,密度适宜大一些,要合理通风,喂给优质饲料。供水供料定时,避免不均匀。在7~9日龄时断喙(应激最小效果也好),争取一次成功,注意断喙期5天内用抗菌药和维生素,同时维持较厚的饲料层,防止鸡啄食料末碰到料槽而流血。
  用1%~3%的火碱溶液每天或每3天消毒地面可有效杀灭细菌与球虫,减少疾病和不良气味。根据体重调整密度和饲料配方,及时分类饲养,确保体重整齐度达标。育雏结束如果体重差应继续使用雏鸡料直至体重达标。
  ②育成期重点做好体重管理,12周龄前务必使体重达标,整齐度在80%以上,切忌使用劣质饲料。加强通风和消毒,重点防新城疫和鼻炎、慢呼、大肠杆菌病,采用恒定或递减光照程序,防止早熟。进入80日龄后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加速,且记营养要均衡充足。接近100日龄发生呼吸道病和和大肠杆菌病可能引起产蛋性能的严重损害,导致产蛋无高峰。
  整齐度也就是体重均匀度:体重在称重鸡群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举例:饲养鸡群1000只,按鸡群越大抽测比例越小,反之则反,最少不能少于50只的抽测原则,1000只抽测5%,则为50只。其中体重落入平均体重±10%的有40只,则这群鸡的体重均匀度﹦40/50﹦80%
  ③产蛋期要求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营养。从青年期进入产蛋初期要根据发育情况调节营养,石粉和蛋白饲料的增加应有2~3周的过渡,90日龄后注意胸骨的发育是否正常防止缺钙,适当补充维生素。高峰期产蛋率应达到96%左右,料蛋比2.0~2.3:1,90%以上产蛋率应维持5个月以上。日常饲喂坚持匀料和净槽,确保鸡吃得均匀新鲜。
  2.产蛋期饲料调配问题
  进入低温季节,由于舍温下降,产蛋鸡为了维持基本体温(41.5℃),依据鸡“为能而食”的原则,势必引起产蛋鸡采食量增多。如不改变配方日粮和采取供暖措施,就造成了鸡采食除能量营养以外的营养素,相对于产蛋鸡需求量的过多,增加了机体代谢的负担,也造成饲料浪费。蛋鸡生产效益己进入微利时代,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减少饲养成本,提高产蛋率以及产蛋期成活率。因此可根据温度降低情况以及产蛋率的需要,对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如在原配方基础上适当增加能量的含量,相对降低其它营养物质含量。但一定要满足鸡体对能量及其它营养物质的需要。通常玉米一豆粕型配方饲料,可提高玉米含量0.5一2%为宜。
  300日龄后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3改善蛋壳质量。在开产初期和进入高峰之间适当用药可预防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对促进产蛋率上升和保持稳定很有好处。应关注疫病流行动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高产稳产。
  3.供给足够的营养和饮水
  饲养指南中标出的采食量是鸡群在正常室温下的。当鸡舍温度低于18℃时,鸡的采食量增加10%以上,比如鸡的全价料中含粗蛋白17%,当多吃10%时,相当于提供给鸡群一种含高粗蛋白质的日粮,同时代谢能、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都要相应增加,这会造成鸡体的基础代谢增高,体增热消耗增加,也造成了饲料浪费。
  改变喂料时间。抓好傍晚采食高峰的补饲!寒冷季节里黑夜漫长而寒冷,夜间12点喂料1次;饮水中经常加入多维,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喜欢用各种预混料的养鸡户,可把添加量增加10%,对增加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延长产蛋高峰期至关重要。
  (二)温度问题
  温度对产蛋鸡的健康和产蛋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冬季低温季节,舍温如低于5℃时,鸡的产蛋率则明显下降,蛋重降低,蛋的品质变差。当鸡舍温度过低时,鸡体散热加快,饲料消耗增加,如吃进的饲料不够鸡体热消耗时,就势必由鸡体内贮存的脂肪和热源物质来供应体热消耗(吃老本),因而鸡体消瘦,产蛋减少,直至完全停产。因此,在冬春季节必须加强鸡舍的保温防寒措施。例如在鸡舍四周夹防风障,糊粘鸡舍内缝隙,夜间加挂窗帘防寒或者在鸡舍后壁堆厩肥保温。平养鸡地面上可铺垫此碎草,散上谷粒,吊几棵大白菜,任鸡群自由扒找、啄食,增强体质预防啄癖。
  温度管理:
  ①育雏期0~3日龄小鸡,需要的适宜温度为33~36℃,湿度60℅以上,以后每周降2~3℃,直到21~25℃。具体操作视季节和鸡的表现而定,就是看鸡施温。一周龄合理的温湿度对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严防煤气中毒。高温育雏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弱鸡的成活复壮,并减少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②育成期:25℃左右较适宜,温度低易引起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③ 产蛋期:17–26℃比较适宜,温差5℃以上对鸡群应激较大, 根据产蛋鸡需温和通风量要求,如何合理正确掌握和处理温度与通风关系,是当今养鸡业的一门技术。秋冬季节注意天气预报防止贼风和大风引起温度大幅度下降发生呼吸道病。现就冬季低温季节产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浅谈几个问题:
  (三)通风问题
  出壳到20周龄时鸡要换羽4次,还有季节性和年龄性换羽。育成期羽屑量大,尤其注意通风和消毒,否则可能引发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
  1.通风量问题
  在低温季节养鸡,往往偏重于温度而忽略通风,这是饲养产蛋鸡的一个通病。鸡是动物,动物每时每刻需要一定氧气,这是动物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条件。在冬春季节饲养产蛋鸡,由于外界气温低,加上鸡舍的保温条件一般不够完备,所以采取严密式饲养,以致造成鸡腹水症,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疾病,所以在低温季节饲养产蛋鸡一定要重视通风问题。
  为了节约能源和改善鸡舍内环境条件,在睛天风小暖和天气的中午,鸡舍前面的卷帘可全部放开,让自然阳光直接进入鸡舍,这样不仅有利于鸡舍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温度也不受影响。
  2.通风方法
  原则上从微量通风到逐步增加通风量。但在寒冷季节必须讲究通风方法,也就是尽量做到在确保一定温度的前提下,做好通风工作。开放式鸡舍通风方式尽量开好避风窗,并有一定空气对流量,做到天暖开大一点,天冷开小一点,白天开大一点,晚上开小一点。密闭式纵向通风鸡舍要注意进风口开启大小和进风口位置的合理性,风机转动数的排风量与进风量尽量达到基本相等,要防止风机开动台数过多,而进风口面积小,这样负压过大,外界冷空气从小量进风口急速进入,造成鸡舍局部空间温度急剧下降。
  “通风换气是个宝,任何药物替不了”,通风不良乃百病之根源。加强通风不但能提供给鸡群充足的氧气,还能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从而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机会。当舍内气温降低后,由于鸡的饮水量接近正常,从而避免了鸡由于需大量饮水来散热,导致消化液被冲淡,影响消化功能和鸡粪过稀等的不良影响。
  加强通风可以通过安装换气扇和吊扇,有条件者可采取纵向通风,效果更好;当洒水降温时,一定要结合通风措施,否则会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对鸡群更为不利。及时清理舍内鸡粪,杜绝饲料的污染和霉变也是很重要的。
  (四)鸡舍光照管理
  光照对于产蛋鸡尤为重要。一方面它便于鸡采食饮水,具有促进活动,增强食欲的作用: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光对性腺活动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因此,除保证采食饮水外,还可增加或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以增强或抑制性腺活动。因而对光照进行人工调节可保证产蛋鸡达到较高的产蛋率,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完全由人工光照控制;开放式鸡舍受自然光照的影响,在冬春季自然光照短,可采取人工补充光照的办法提高产蛋率。产蛋期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6小时。
  秋冬季日照时间缩短,加上寒冷,很多人工控制光照的鸡场经常发生早晚开关灯时间错乱,造成光照应激,引起产蛋下降。雨雪天应积极地补充光照。建议使用电子光照控制仪,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鸡舍内的光照强度必须适当,强光可引起鸡群兴奋不安,泄殖腔外翻,易发生啄癖;过弱光达不到刺激生殖机能活动的作用。产蛋期光照强度保持lOLux就可达到较高的产蛋率。笼养时各层之间照度有差别,可适当增加照度。
  此外,还要注意光照的均匀度。通常使用25~40瓦的灯泡,因为60瓦以上的灯泡光线分布不均,而且耗电多;25瓦以卜的灯泡离地太近,管理操作不方便。灯泡距地面一般在
  2~2. 5米,通常灯高2米,每平方米鸡舍平均2. 7 瓦,可达10Lx的强度。多层笼为顾及下层笼的照度,每平方米可增加0. 6~0.8W。
  光照原则:人工光照时间和强度必须与鸡的体成熟、性成熟及其 生产阶段的生理需要保持一致。如雏鸡(0~6周龄)及育成鸡(7~20周龄)均处于生长时期,这个阶段的光照管理应是促进雏鸡健康成长,成活率高,但要防止母鸡过早达到性成熟。育成期光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长发育,在适当日龄达到性成熟。产蛋期(20周龄后)光照管理的原 则是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        
  适当的光照,可以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鸡体的氮代谢增强,红细胞和血红素的含量增加。光照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激发和增强母鸡的性腺活动,从而使母鸡的卵巢、输卵管得以充分发育,加快卵子的形成和排出。
  如:鸡在育成阶段的生长期内接受光照的时间宜短,不宜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宜长,不宜逐渐缩短,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二是照射的光线要均匀,反射要正常,强度(如灯泡功率大小、数量、距离、颜色等)要适宜。
  光照制度: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的鸡舍类型和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来制定光照制度。其依据就是光照原则与光照的机理。
  如:育雏阶段;育成阶段;产蛋阶段;
  密闭式鸡舍;开放式鸡舍;
  标准化、集约化全阶梯式笼养、生态放养等。不同生长阶段需不同光照制度;
  不同的鸡舍类型和饲养管理方式所制定的光照制度也要不同(例举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制定)
  产蛋鸡群的间歇光照制度:
  蛋鸡的光照制度多在40周龄后的产蛋鸡群实施,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每天光照程序中每小时提供15分钟光照,45分钟黑暗(即15光/45黑),使蛋鸡继续认为这是1个小时的光照。
  采用间歇自然关照制度应该逐渐进行,缓慢过渡。开始第一周每光照1h中45分钟光照15分钟黑灯,第二周30分钟光照30分钟黑灯,第三周15分钟开灯45分钟黑灯,然后按照该程序执行。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最后一个小时总应在15分钟光照下结束,所以最后一个小时的光照程序是15分钟关照/30分钟黑灯/15分钟光照,同时在执行该关照制度的时候总日照时间不应减少。
  (五)饲养密度
  密度:1~2周龄笼养每平方米60只以下,平养30只以下;3~4周笼养每平方40只左右,平养25只左右;5~6周每平方笼养20~30只,平养20只以下。2周龄以后鸡群密度大影响发育且诱发多种疾病,在密度大的鸡群中空气污浊,采食饮水受限制,病源可以大量积累,易产生弱鸡成为易感鸡,增加发病的危险性,因“省地方”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六)疾病预防
  我们所有的养殖场、户,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定期进行防疫。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泰乐菌素或恩诺杀星,防治鸡的支原体病。每隔4星期左右在饲料中加入广谱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连用3-5天,增强鸡体抗病能力。预防寄生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左旋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同时,还要细心观察鸡群,及早发现、隔离、诊断、治疗病鸡,妥善处理病死鸡。
  新母鸡病是近几年来我国蛋鸡生产中最为突出的条件病之一,给养鸡业带来很大损失。
  刚开产的鸡群当产蛋率超过20%时陆续暴发,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冬夏尤为严重,发病原因有:
  (1)血氧太低。当室通风不良时造成血氧含量过低。
  (2)呼吸性碱中毒。当鸡群靠呼吸排热的同时造成大量CO2流失,导致体内PH值上升,碱性偏高中毒(夏季更易发生)。
  (3)血液粘稠度增高。鸡舍夜间关灯后鸡群要继续排尿散热,血液水分迅速减少而粘稠,心力衰竭而死(夏季更易发生)。
  (4)营养不足。主要是饲料配方不合理和采食量减少
  (5)热应激造成体温升高。由于新母鸡羽毛丰厚,晚间活动量减少,热量不易散出,凌晨1-2点为死亡高峰。